1

“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国际问题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页面更新于:2024-04-11 17:28:30 责编:lonflylau

2023年10月19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承办的“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国际问题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圆满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黑龙江省委党校、天津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人民日报社和光明网等国内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以及大众媒体的40余位专家学者。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新闻机构提供了媒体支持。通过开幕致辞、主题研讨、圆桌会议和闭幕致辞等环节,与会学者围绕“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国际问题知识体系话语体系”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360截图20231025091943217.jpg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他说,本次会议主题鲜明,紧扣实践,聚焦重大国际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伟大的时代呼唤强大的思想力量,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呼唤丰硕的理论创造。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更加自主的知识体系概括和凝练中国实践、推动和指引未来发展,将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进行学术化提炼、学理化阐释和学科化把握,研究探索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国际问题知识体系话语体系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一场主题研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教授主持,人民日报社《国家治理》杂志社副总编辑郑韶武担任评议人。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执行主编陈志瑞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全球秩序出现冲突激化、竞争泛化和治理碎片化等方面的新常态,为国际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议程。《中国行政管理》主编解亚红从行政管理角度,讨论了建构话语体系的具体路径,并指出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国际学界有益成果的必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坚提出,再定义学科范畴、健全传播体系以及建构国家形象,是西方话语霸权之下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有效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美国研究》副主编赵梅指出,建立区域国别一级学科对推动美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可以以回归历史、丰富视角、强化田野调查为突破,推动美国研究向前发展。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编辑部编审胡元梓强调学者作为学术共同体的组成部分,需要平衡好“自觉”和“他觉”、传统文化和现代知识两组关系。

第二场主题研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须隆教授主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编审王学礼担任评议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编辑部主任赵青海从总书记的讲话出发,指出学术刊物需要守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才能扭转长期仰视西方理论和西方视角的局面,服务于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现代国际关系》主编刘明礼指出国际问题学术期刊应致力于回应重大现实问题、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打破学科壁垒和培养青年学者,争取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传播中国的学术话语。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论坛》副主编王明进认为,中国的国际问题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离不开国际关系期刊对学科建设的贡献;期刊应该通过强化学术规范、突出专业特色和推进国际化进程,参与中国知识体系的建设。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周义程教授认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好的研究问题,而好的研究问题必须兼顾好学科视野和现实观照两方面要素。《太平洋学报》编辑部执行主编杨海萍提出,期刊和作者应通过学术研究为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提供智力和学理支撑,服务国家大战略,为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国际问题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第三场主题研讨由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霍伟岸教授主持,光明网理论部主任、主任编辑蒋正翔担任评议人。上海政法学院国家安全研究院教授胡键认为,从历史承继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学有很多智慧,共同构成了中国政治学知识母体。“中国政治学的学徒状态”夸大了西方学说对中国政治学的影响,中国政治学在不断吸收、反思、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庄俊举副编审通过梳理分析近十年国际政治类期刊的刊文情况,提出中国国际政治研究在理论、议题和方法等不同维度得到提升,服务于中国的外交实践以及国际知识体系的构建。《环球时报》中文版评论部主任、主任编辑高颖指出,大众媒体是学术研究的“扩音器”。在守好政治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学者可以通过强化学术研究的新颖性、前沿性和针对性,通过大众传媒推动学术研究的传播。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编辑刘蔚然指出,学术期刊应聚焦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理论,关注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历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学术成果,全方位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理解当今世界发展提供的新视角,为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当代亚太》编辑任娜介绍了该刊的风格定位和选题侧重,指出好的文章应当具备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综述扎实、解释框架清晰、行文表达凝练等特点。

圆桌讨论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玲教授主持,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行政学院教授、《行政论坛》主编温美荣担任评议人,吉林大学《东北亚论坛》编辑部主任孟祥臣、四川省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编辑陈果副研究员、《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副编审唐静参与讨论。讨论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叶静教授、王宏禹教授、李志永教授、张孝芳教授、赵洋副教授、刘若楠副教授、管传靖副教授、陈翔副教授、杨渊浩副教授和汤峰博士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当前关注的重点研究问题进行学术经验分享,并与评议人、讨论人展开热烈探讨。

      研讨会闭幕式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教授作总结发言。他用“开放”“民主”“包容”和“创新”四个关键词对本次会议成果进行了提炼。戴院长指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已经具备了更强的自信和能力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积极推动这一事业不断前进。





 

热门项目

HOT Project

招生公告

HOT Project